党委组织部党校办公室
党委组织部、党校办公室按照“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要求,以建设“党委放心、群众满意”的机关部门为目标,扎实开展部门内涵建设,不断提升部门管理服务的高质量规范化水平。

一、突出学习实践,增强部门能力建设
坚持打铁自身硬,从建设学习型部门入手,重学习,强实践,严管理,树立可信、可靠、可敬、可亲组工干部新形象。一是提升政治素质,提高政治站位。通过集体研讨、支部联学共建等形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关于高等教育系列重要论述,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加强政策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加强对新时期党的建设总要求、党的组织路线等学习,紧跟上级要求,掌握文件精神,提高党务工作水平,全面掌握学校党建和干部工作情况,加强工作思考,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对实际工作的指导。切实提高了部门干部“开口能讲、提笔能写、遇事能谋、逢急能断”的专业素养和部门的决策科学化水平。
二、发挥组织优势,提高部门服务水平
加强对重点工作提示、重要申报指导、重大政策解读,强化前期研判。一是提高服务效能。开展基层党组织常态化疫情防控“四个一”行动,优化内部分工,制作工作提示、简化工作流程,在基层党组织换届、分党校培训、党费规范使用审批等工作中,优化服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整合资源开展检查、调研、培训、评比、干部推荐和考察等活动,精简事项与环节,着力减轻基层工作负担。二是转变服务观念。变“管理”为“服务”,畅通互动空间,扎实推进重点工作和重要项目落实到位,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建设,优化干部线上培训学习体验,实现电脑端和手机移动端同步学习。更新党建培训平台,通过“党旗飘飘”培训平台,实现主体全覆盖、培训全链条、管理一体化,增强培训过程管理。

三、注重实绩导向,提升部门工作业绩
坚持在工作的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决心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一是以精细管理为依托,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完成第一批“标杆院系”“样板支部”3个建设项目的考核验收和第二批4个建设项目的中期检查。实施基层党支部“提质增效”行动,推动全校354个党支部全面达标,选树培育42个优质党支部。开展首批6个工作室立项建设。获评江苏省“最佳党日活动”2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比例达到100%,正高职称党支部书记比例超过1/3。二是以干部换届为契机,推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修订完善科级干部选拔任用实施办法,完成154名中层副职和281名科级干部换届聘任,为25个二级党组织配备专职组织员,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力量。继续优化和完善干部交流退出和“双肩挑”干部学术恢复期制度,8人申请学术恢复期。

四、强化协作落实,加强部门协同联动
加强与各部门的联动协同、合作共推、落实共赢。一是主动靠前,勇于担当作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为重点,牵头制定新一轮“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考核体系”、制定《迎接建党100周年行动方案》,在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师生中开展“学习·诊断·建设”行动。二是配合协同,凝聚工作合力。坚持统筹协调联动、相互支持、共同推进教育部巡视及整改工作、援藏援疆、对口帮扶工作的顺利完成。
王斌(人才办)
王斌同志自加入到人力资源处、人才工作办公室以来,先后从事博士后管理与服务、师资队伍引进和服务等工作。他拥护党的领导,热爱本职工作,熟悉工作业务,善于协作,具有较强的组织观念。平时工作中,他坚定信念,立德树人,用实际行动为人事人才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乐于学习,人事工作学以致用
人事人才工作是中心工作,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成效,他不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人才的重要论述,结合国家和学校博士后改革契机,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的意见》精神,系统学习博士后管理、服务的专业知识,把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不断提高工作本领。
二、乐于工作,博士后工作提质增效
提高服务水平。他根据上级要求和学校实际,认真思考,创造性开展工作,简化了博士后进出站工作流程、制定了《江南大学博士后工作手册》、完善了“学校—流动站—博士后”三级管理体制,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博士后服务水平。
配合做好流动站申报和评估。他协调做好设计学博士后流动站申报工作,实现流动站一级学科全覆盖;在5年一轮的博士后流动站评估工作中,与各流动站合作,协调完成数据采集、整理、核查、统计、自查、自评等工作,确保数据信息及时准确上报。2个流动站获得“优秀”等级,4个流动站获“良好”等级。
扩大博士后在站规模。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他做好各级各类博士后招收工作,目前在站400余人。
服务博士后科项目申报。他积极组织博士后申请国家、省各类基金项目,学校共获得中国博士后基金资助187项,累计获得各类资助2300余万元;在博士后有关人才专项项目申报过程中,邀请有关专家、曾获得者等面对面指导,成效明显,共申获“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6项,“香江学者计划”5项,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5项。
加强博士后产学研合作。他结合国家和地方产业发展政策,助力学校与企业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先后与15个省近百家企业联合招收博士后人员100余名(在了解到法尔胜泓昇集团的联培需求后,及时物色有关人选并与企业取得对接,推动学院、学科与企业的深层次合作);通过博士后工作,学校与无锡市人社局形成紧密合作关系,无锡市人社局向学校专门发感谢信对双方博士后合作高度认可,以实际行动助力市校共建。

三、乐于奉献,专项工作有效推进
根据教育部和江苏省关于加强高等学校专职辅导员配备工作的要求,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在学校和领导的正确指导下,与学校有关部门密切合作,高效完成45名专职辅导员的转编工作,确保学校2021年底前纳入事业编制管理的专职辅导员达到配备专职辅导员总量的75%。
王斌同志以服务为乐,以奉献为荣。2020年11月,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管理工作者”。
王维懿(科研院)
王维懿同志自2004年在科研院工作,期间借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至2017年,2018年至今主要负责科技奖励的组织、申报及管理等工作。

一、爱岗敬业,钻研业务。该同志认真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始终坚持“服务育人”的工作宗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提高办事效率和提升服务水平的作为新时代科研管理工作的重点和主题,贯穿落实到日常的每个环节和细节。学习新知识,探索新方法,自觉做深入的、前瞻性的思考。认真听取相关领导和老师们对科技奖励相关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升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准,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为建立“世界知名、中国一流、江南风格的研究型大学”和“世界一流高校和一流学科”而不懈努力。2019年,制作推出了第一版《科技奖励申报指南》,手册内容主要包括科技奖励导览、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介绍、联合会/行业协会科技奖励介绍、学校相关管理文件、科技奖励申报的填写要求与说明以及科技奖励申报的常见问答,并提供奖励申报书的主要内容模板等,以便首次申报的老师迅速上手。2020年,科研管理相关研究论文获得无锡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二、锐意进取,努力作为。在学校领导和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加强组织和全过程管理,改善管理服务方法和手段,取得较好效果:
2018年,我校首次在农业与林业组获得2项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19年,我校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这在软科发布的“2019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会议评审高校统计”中排名第6,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排名第1。
2020年,我校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7项,包括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江苏省科学技术奖9项,包括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项,另外还获得了江苏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整体获奖率达到91%。在省内高校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的排名中:我校与中国矿大、江苏大学并列第四,均为2项(东南大学5项,排名第一;南京大学4项,排名第二;南京理工大学3项,排名第三)。
2021年,我校省奖入围答辩项目数在省内排名第2,仅次于东南大学,目前有3项入围一等奖项目候选,再次刷新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