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 ——学习党的十八大心得体会 张 文 在全国上下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之际,本人通过电视、报纸、网络、报告、干部学习中心平台等途径,认真学习研读报告文件,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实质,加深理解十八大提出的新观念、新论断、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鲜明回答了人们普遍关注的举什么旗,走什么路,选择什么发展方式,实现什么样的目标等重大问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是党在新的历史阶段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其中,科学发展观是一条主线,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始终。 围绕科学发展观,结合工作实际,谈谈个人的认识和体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 首先是勤于学习。业精于勤,荒于嬉。一勤一戏,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勤奋是学习的态度。学有三学。一学书本,知识是人类智慧和经验的积累和结晶,是学习的主要渠道。哈佛大学的校训是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以真理为友。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通过读书,与历史对话,与名人对话,与真理对话,在对话中,启迪心智,汲取营养,获取力量。二学同行,向同行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和科学的方法,少走一些弯路,借脑借力,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要让偏见和不屑遮蔽了双眼,愚钝了大脑。三学实践,向实践学习,马克思曾经说过,实践是人类存在的一种方式。实践是生动的、变化的。因此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让学习成为一种态度,成为一种习惯。 其次是善于思考。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则罔。行成于思,毁于随。善是思考的思维方式。思有三思。一是思考问题是什么?首先要找到问题,因此,要培养问题意识,要善于发现问题,不唯书本,不迷信权威,要有批判精神。二是思考制约因素是什么?要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制约的因素,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是思考解决的方法是什么?办法总比困难多,不怕有问题,问题的关键是要找到应对的方法。 最后是勇于实践。勇敢是一种胆识,不怕失败,实践是丰富的生动的变化的,要敢于尝试。只有深入事物的内部,才能了解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理论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有三求,一求真,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说真话,干真事,不造假。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来做判断,做推理,做研究,不应根据个人的喜好、偏见、目的来做判断、做推理、做结论。二求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务实是一种工作态度,是一种工作作风。只有踏踏实实办好每件小事,才有可能做成一件件大事,切忌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作风漂浮。三求新。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新任务客观上呼唤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只有创新才能解决面临的新问题,应对新挑战。实践是创新的源头活水。 学校在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征程中,又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了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这意味着今后的任务更重,要求更高,只有通过学习、思考、实践,立足岗位,破解前进道路上的难题,提升工作管理水平,才能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立足本职 乐于奉献 创新工作 勇攀高峰 ——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心得体会 徐笑霞 党的十八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胡锦涛同志所作的报告,科学地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工作基本经验,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特别是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提出了“五位一体”、“建成小康社会”、“四个同步”、“两个翻番”、“美丽中国”、“八个坚持”、“四个意识”、“三个自信”等新思想新观点新部署。党的十八大还提出: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作为一名在高校工作的职工,对“学有所教”自然更为关注。总书记的报告中指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他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他说,这方面的重要任务包括: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从中,我们看到了党中央对教育的关注和重视,看到了教育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方向。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实现新时期的工作目标,首先必须求真务实、乐于奉献。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越来越体现出大学的实力,社会资源逐渐成为大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资源的开发能力既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学校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因此学校董事会、基金会、校友会工作和成效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学校2011年7月学校党委二届八次扩大会议上,第一次把“社会资源拓展工程”列为学校五大“推进工程”之一,因此我们工作任务艰巨而光荣。有压力就有动力,为此我们必须立足岗位,乐于奉献。2012年由社会资源处组织举办的各类会议就有:地方董事单位恳谈会、纪念程志新先生诞辰90周年座谈会、纪念荣德生先生创办江南大学65周年活动、2012年校友日活动、2012年毕业生校友月活动、改革开放首十届研究生聚会活动、地方校友分会会长、秘书长年会等7个大型活动,组建了9个地方或行业校友分会,教育发展基金会开展了各项积极的筹资活动,组织了迎接社会组织评估的工作,董事会秘书处也制定了为董事单位服务的十项计划并积极落实。在人员少任务重和缺少工作指导和经验借鉴的情况下,就更要求我们每个人做到乐于奉献,如2012年假期我们安排了近一个月的加班,11月我们没有一天休息日,所有的双休日都安排了各类活动。但我们部门每个人都是共产党员,都有着为党为人民奉献的精神,因此,大家齐心协力,共创辉煌,也得到了领导和校友的肯定和赞扬。 其次必须创新工作,勇攀高峰。资源是有限的,但创新是无限的。创新的工作,可以获得拥有资源者的青睐;更可以获得资源开发利用的最大化,实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校实现跨越发展需要更快的资源积聚速率,开拓创新是持续获取社会资源的源泉。然而,开发资源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对开发资源的认识也是不断积累的过程,资源需要培育这一理念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肯定。培育的首要应该是优质的服务,因此,社会资源处早在2009年就提出了“五心”的服务精神,即要拥有五颗“心”,就是信心、真心、热心、恒心、责任心。信心,是我们坚持的工作动力,充满信心,无所畏惧,在社会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尽我所能,至真至善;真心,是我们秉承的工作信仰,诚以待人,信以立事,从服务对象的角度换位思考,把校董、校友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来做;热心,是我们追求的工作态度,主动热情,细致周到,有了热忱的工作态度才会把工作做到更有效更圆满;恒心,是我们成就的工作保障,坚韧持恒,聚沙成塔,就是要充分认识工作的难度,开发社会资源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积累过程;责任心,是我们崇尚的工作哲学,事无巨细,悉究本末,追求每个细节的完美,把部门工作看做是每个职工的责任。我们工作的乐趣在于为社会、为学校创造更多的财富,相信只要拥有这五颗“心”,就一定能勇攀高峰、再创辉煌。 党的十八大举世瞩目,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将以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继续做好“三会”工作,为把我校建设成为国内高水平开发社会资源强校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