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教学的春天添彩 沈贵鹏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努力出名师、育英才、创一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把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30条)进一步阐明了提高“教育质量”的实施方略。作为高校教师,身在教师卓越中心,深感责任重大,助推教师发展,扮靓教学春天,我们责无旁贷。 建构目标:为教师发展定位 教师卓越中心职能是研究、提升、评价、建设,旨在建立教师教学服务平台,使教师素质获得全面提升,从而推进学校的整体教学工作。(1)初级目标:使我校所有教师的教学技术、教学能力、教学理念达到高校教师的基本要求,能够胜任专业教学工作,成为教学合格的教师。(2)中级目标:使我校大部分教师能熟练掌握专业教学技术,具备从事专业教学的各项能力,能独立从事专业教学的改革实验与教学研究,成为教学效能高的教师。(3)高级目标:使我校部分教师在自己的学科领域富有建树,有深厚的教学学术造诣,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示范性,成为专家型教师。 打造课程:为教师发展奠基 课程是实践教师教学卓越的载体,依据卓越教学的要求和我校教师的实际情况,提供“菜单式课程”,更新我校教师的教学理念、优化教师的智能结构,提升教学效能。教师卓越课程是一个综合型课程群,主要包括四大模块:(1)教育理论、教学技能、教学方法、教育心理学等教育理念与方法类课程;(2)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信息技术类课程;(3)针对教师共性问题的教学拓展类课程;(4)与各科教师教学相匹配的分专业教学观摩类课程,包括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公开课、我校的精品课,等等。 策划方案:助推教师教学发展 教师卓越中心借鉴国内外教学优化中心的经验,采用专家授课、名师示范、微格教学、教学观摩等各种现代教学方式,为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教学创新提供“实验场”:(1)建立“卓越讲坛”。集聚国内外教学名师的智慧,引导我校教师教学水平更上新台阶,教师卓越中心联合各学院共同打造卓越讲坛。(2)建立“精品展坛”。邀请教学名师,结合课堂教学进行面向全校的“公开课展示”,聘请相关专业的专家予以点评,面向全校展示。(3)建立“互动论坛”。通过“卓越资源网”实施交流互动,搭建“擂台”,邀请“擂主”,就教学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交流研讨。(4)建立“卓越评坛”。邀请校内外专家就教学的前沿问题、热点问题、难点问题、盲点问题、病理问题等进行评论,拓展教师的教学视野。(5)建立“微格教坛”。使每一位入职教师都经过微格教学训练,通过“自荐”、“推荐”、“邀约”等方式为广大教师提供“一对一”、“多对一”的教学指导服务。 实施项目:提升教师发展品位 为了促进我校教师积极开展教育理论研究和教学改革实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设立江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专项课题──“教师卓越工程”项目,以鼓励教师针对教学现实问题,研究先进经验、转变教育理念、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评价方式、增进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现行的办法是:以课题形式立项资助教师的教学理论研究以及教学改革创新,课题研究的形式是“实践研究”,要求课题主持人“展示精品课”、“组织教学论坛”、“发表教学感悟”等等,为学校培育校级、省级、国家级“教学名师”提供平台。 组织会讲:引领青年教师成长 为提升我校青年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能力、教学技能,教师卓越中心联合学校多部门筹划实施“江南大学青年教师教学会讲”,使广大教师充分认识教学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基础和核心地位;为青年教师的“教学卓越”提供一个展示、观摩、分享、反思、提升的平台,激发广大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内在自觉”,为我校未来的“教学能手”、“教学之星”、“教学名师”成长奠定基础。 汇聚资源:打造教师发展平台 构建教学资源平台,为教师提供适应现代教学需要的教学资源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初步建成江南大学教师卓越中心信息化服务体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教育教学服务,为教师发展提供支持;建立开放灵活的教学资源建设体系,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普及共享;加强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大力推进多媒体教室和网络教学环境建设,为教学现代化提供技术保障;不断完善各类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应用类型和管理模式;利用教学资源网,开设在线教师通识课程培训。 建立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通过中心促进教师的发展已经成为高校新一轮教学改革的内在需求。发挥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作用不仅在于矫正高校“科研”与“教学”的不平衡状态,也是修复、提升、建设良好的高校教学生态的必由之路。 学习心得体会 赵云红 武贵龙书记结合党的十八大精神,针对我校的发展现状提出,教学质量是我们的生命线,是我们办学的根本,江南大学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更要强化江南大学内涵发展,也注重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作为学校的一员,深刻认识肩负的责任和使命,立足岗位,创新工作思路,破解前进中的困难。 (1)勤于思考,积极探索全方位、多层次的青年教师培养模式。一是思考我校青年教师的教学需求;二是思考制约青年教师投入教学技能提升的因素和原因。三是如何创新培训模式,解决青年教师的学术能力和教学能力 (2)善于学习,研究后现代知识语境下知识的特点以及相应的数字原生代的生活和学习方式,探究与之匹配的教学方法。一是学习后现代知识国内外最新的教育学、学习心理学等理论。二是借鉴国外教师发展中心教师培训方法。三是总结中心培训的经验和教训。 学习心得体会 周 萍 胡锦涛同志所作的《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结合《江南大学“十二五”(2011-2015)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教师卓越中心肩负着提高全校教师教学能力,开展高等教育研究等重任。 教师是高校非常宝贵的人力资源,据统计目前我国高校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7%,45岁以下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0%,中青年教师已经成为高校教师队伍的主力军,他们的质量和水平决定了高校的发展速度,影响着培养学生的总体质量。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迈入质量提升的新阶段,高校要培养大量的能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关键在于师资。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较重视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忽视教学能力的发展,导致中青年教师队伍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提升高校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已成为2011年教育部“教学工程”的重要建设内容。 我校高教研究所要积极开展院校研究和比较研究,通过了解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和成长规律,分析影响高校中青年教师教学发展的各种因素和动力源,加强对他们教学能力形成机制的研究和认识;要参考国外高校教师发展的管理制度、组织模式和实施经验,提高我国高校中青年教师培训工作的水平和效益。学校建立专门的教师发展机构,探索有效发展模式,实施专业化引领很有必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