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建设
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支部建设 》 正文

党办、统战部党支部与人文学院心教0803、小教1001班党支部创建“管理育人示范岗”活动总结

时间:2013-06-21 点击: 来源:  

党办、统战部党支部与人文学院心教0803、小教1001班党支部创建“管理育人示范岗”活动总结

转自:时间:2013-6-21 14:16:52

在顺利完成第一轮“学习型党支部”共建的基础上,党办、统战支部通过认真策划、精心组织,开展了与人文学院心教0803、小教1001党支部的第二轮结对共建活动。活动根据机关党委《2011-2013年度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实施意见》精神,对照共建协议有序推进。将支部共建与机关作风建设、部门自身建设和师生党员素质提升结合起来,在部门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创新、服务”氛围,较好发挥了窗口和纽带作用,共建的学生支部也有较大的发展。活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现将第二轮结对共建情况总结如下:

一、支部概况

党办、统战部党支部成员共9人,均为正式党员。人文学院心教0803班共有党员14名,该党支部所在班级的团支部为行知特称团支部,2012年6月毕业;小教1001班共有党员9名。

二、具体做法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深化和巩固“创先争优”活动成果为抓手,按照服务学校中心工作的要求,推进支部共建。一要浓郁党支部理论学习氛围,进一步提升机关部门工作科学化水平和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二要推进共建互促,加强机关部门党员干部与大学生党员间的联系和交流;三要丰富基层党支部内涵建设,创新基层党建工作。

(二)共建原则

1、加强整体部署。党办、统战党支部和人文学院心教0803、小教1001党支部成员高度重视共建活动,双方就活动计划和安排进行多次反复地沟通与交流,由党办、统战党支部制定初步活动计划书,在听取共建学生党支部意见后最终确定活动方案,从而确保了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2、明确职责分工。对照共建协议,双方就各自的义务和权利作了明确划分,切实做到分工协作,整体推进。针对心教0803党支部毕业的实际情况,及时物色共建对象,建立了与小教1001党支部的合作,调整好工作分工,确保共建方案的落实。

3、协调统筹落实。秉着求真务实、不搞形式主义、不走过场的原则,共建双方结合工作和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统筹安排,加强资源的整合,利用工作之外、学习之余的时间,落实共建协议,力求丰富工作与学习生活而不添乱。

(三)活动开展

1构建学习长效机制,浓郁了学习氛围以民主生活会、主题党日活动、座谈会、“笃学网”干部在线学习、QQ群讨论等途径,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开展定期理论学习,不断提高部门成员的学习力、研究力和执行力;以“一月一讲”的学习形式,坚持部门内每月推选一位主讲人,围绕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学校重大工作的落实与推进、办公室工作实际等专题进行自我思考的阐述,并以此展开支部内集中讨论与交流,2011年以来,共建支部先后围绕机关作风建设、七一讲话、全国两会、党的十八大等主题开展学习与讨论,还邀请曾在西藏当雄县支教8年的校友孙登高来支部讲述自己的珍贵经历,并组织学生积极参与2011年无锡市教育年度人物的评选;以党建理论研究的渠道,把平时琐碎的学习串联起来,提升理论水平,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办公室成员申报的校党建与思想政治研究会课题等,加强理论研究和工作规律的探究。

2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增强了师生党员的主人翁意识。支部教工党员中的调研员,依托自身理论功底扎实的优势,定期为学生党员们授课,夯实党员学生的理论基础,支部先后邀请调研员刘玉老师、滕颖老师分别为支部成员作了《从学院看机关——几点思考》、《学习“七一讲话”精神 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等专题报告;一部分教工党员还拥有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共建过程中,主动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为共建支部的学生提供思想辅导、就业考研指导等等帮助,更好的帮助学生成长成材。与此同时,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心理学、教育学的专业特长,开展党员师生心理学知识的普及。

3、拓展实践锻炼的渠道,促进了师生党支部自身建设。一方面,党办、统战部党支部根据工作实际和学生特点,在办公室设立相关锻炼学习岗,为共建学生支部的大学生党员们体验机关工作创造平台,协助完成了滨湖区第三届人大代表选举、第三次党代会筹备等资料整理工作;发挥基层学生骨干的积极性,积极参与党委办公室的信息收集工作,担任重大事件及节庆日师生思想动态的信息报送员,为学校掌握师生一线思想状况提供了基础材料。此外,共建的学生支部是教育学专业的学生,他们有良好的专业背景,这些资源为支部开展支教工作提供了便利,2012年,共建支部顺利组织开展了“携爱心启程,带智慧下乡”主题党日活动,走进宜兴丰义中学,结对帮扶。

三、收获和体会

(一)主要收获

通过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师生党员的综合素质都得到了有效提升,有效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两年来,支部所在的部门和班级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一方面,党委办公室在共建环境的有力推动下,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抓好常规、强化效能,极大推进了部门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在参与学校重大工作、部门年度考核、机关作风建设以及支部建设中均得到广泛的好评。

另一方面,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这些党员所在支部乃至所在班级都起到了正面辐射作用,人文学院小教1001班在2011、2012年均是人文学院优秀学风班级,先后荣获2011年“无锡市先进集体”, “江苏省先进班集体”的荣誉称号,1名党员被评为“江苏省三好学生”;据统计,该班级在共建时党员人数仅2名,现在已发展至9名,另外有5名入党积极分子在培养。

(二)主要体会

第一、通过党支部与党支部的共建,为机关部门与学院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一方面让机关支部工作得到了学院学生支部的大力支持,进了机关工作人员与基层师生间的了解,建立了良好的师生互信和友谊;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党委与基层的接触面,对机关熟悉一线工作和了解思想动态提供了便利渠道。

第二、通过党支部与党支部的共建,提升了党员干部师生的理论素养。师生平时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系统性有所欠缺,通过学习平台的构筑,学习氛围的营造,大大地提高了党员干部师生的理论学习水平,加强党的知识学习,提高了党员的党性修养水平,提高党员师生的思想境界和工作能力。

第三、提高了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双方支部共同开展活动,有利于得到更多的学习机会和锻炼平台,支部的互帮互助能够大大提高党支部的协作能力,增进团结。

第四、有利于党建创新,结对共建有利于整合资源,取长补短,集思广益,产生新思路、新观点、新方法,把高校党建工作做得更好更出色。




上一条:江南大学学生工作部(处)、人武部与山水城科教产业园党支部共建活动总结


下一条:校工会与饮服中心党支部结对共建总结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165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910599(10599),85913700(13700)

服务邮箱:jgdw@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