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组织部、党校、机关党委党支部与商学院学生党总支
为了推动党员、干部在学校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绩,学校展开了“机关部门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的活动。党委组织部、党校、机关党委党支部与商学院学生党总支结对共建,严格秉承“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个班级一块阵地,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宗旨,结合学校“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基层组织建设年”主题实践工作,通过明确共建目标、精心设计共建主题和创新共建活动形式等方式方法,积极探索高校师生党支部结对共建的长效机制。现将一年来结对共建情况小结如下: 一、共建概况 党委组织部、党校、机关党委党支部共有9人,分属组织部、党校和机关党委(机关事务管理中心)不同部门,均为正式党员。商学院党总支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任学生党总支书记,支委由分团委书记、各年级联合党支部书记、党建指导员和学生党建中心主任(学生党员)担任。 二、主要做法 (一)指导理念 即服务中心的理念和管理育人的理念。服务中心,就是抓住党建工作这个关键点,做到“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推动支部和党总支工作的科学规范发展;管理育人,就是要将机关管理工作和育人工程紧密联系起来,通过结对共建使学生了解机关管理理念、作风、内容和要点,使机关管理工作者贴近学生实际需要,将管理落实到服务中。通过结对共建搭建教工与学生联系的良好平台,进一步丰富基层党建工作内涵,促进党支部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结合,促进教风、学风和机关作风建设,加快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的步伐。 (二)共建原则 1、共建互助原则。活动突出“共”与“互”,重点在“建”与“助”,活动并非单向,归属在共建与互助。通过活动建立不断增强创优争优意识的长效机制,将改进机关工作作风与促进学生党总支工作科学性及层次性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与战斗力,在共建中实现互助成长。 2、重点明晰原则。共建活动重点突出,内涵丰富。一是明确共建的工作着力点,解决哪些问题,达到哪些目标;二是找准党建工作的薄弱点,推进双方基层党组织建设;三是明确共建通过哪些模式与方法达成目标,预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问题。 3、突出实效原则。结对共建时间相对较长,不论是机关部门还是学院自身,对共建投入的时间、精力都十分有限,要在这有限的时间充分调动资源、人力、物力,共同以认真求实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共建项目,确保活动不流于形式,实现共赢。 (三)共建内容 1、制度梳理,规范发展党员程序。 党委组织部、党校、机关党委党支部充分发挥自身在学生党建工作方面的经验优势,按照学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要求,指导商学院党总支进一步规范发展党员工作,特别要注重制度的制定和梳理。商学院学生党总支将制度建设作为重要突破口,根据《江南大学学生党总支工作条例》,制定《商学院学生党总支工作实施细则》、《商学院党建指导员联系制度》、《商学院学生党支部工作实施细则》,《商学院学生党支部考核指标体系》,凝练了党建工作方法—“三角锥”工作法,编订《商学院学生党建工作手册》。 2、考察谈话,共担组织发展重任。 组织谈话,作为发展党员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程序,对于保证党员发展质量、规范组织发展程序有重要意义。党委组织部、党校、机关党委党支部9位成员,分别承担了商学院党总支发展党员过程中的部分组织谈话工作。通过谈话,支部成员进一步了解学生发展对象的情况,保证党员发展质量;另一方面,通过谈话有针对性地帮助了学生发展对象进一步提高对党的认识,端正入党动机;同时,通过谈话,支部成员也了解了商学院党总支对发展对象的培养教育情况,在一定意义上对商学院党总支的工作起到了检查和监督的作用。 3、加强培训,构建四级党校工作体系。 校党校承担了学校各级党建工作培训班任务,对各学院分党校培训有着引领和指导意义。党委组织部、党校、机关党委党支部在共建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对商学院分党校在培训方案设计、培训过程完善和培训后期总结方面的指导,促进商学院党员培训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商学院分党校构建了“党支部书记培训班、预备党员培训班、分党校、业余党校”四级培训体系,先后举办党支部书记培训班3期,培训学生党支部书记100余人,于2008年和2010年编订了《商学院党支部书记培训资料》。配合学校开展预备党员培训班2期,培训预备党员200余人。每年举办分党校2期,培训发展对象400人,商学院分党校被评为2009-2011年校“先进分党校”。每年举办业余党校1期,培训入党积极分子550人。 4、提供岗位,体验机关工作实践。 党委组织部、党校、机关党委根据工作实际和学生特点,在办公室设立相关锻炼学习岗,为大学生体验机关工作创造平台。从2011年至今,商学院党总支成员陆续来到党委组织部、党校、机关党委,协助完成档案整理、资料录入、信息传递等各方面工作。 5、党日活动,不断创新工作方法。 近两年各学院围绕迎接党的十八大、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等,紧密联系学校事业发展的实际,积极创新载体,围绕中心抓党建,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党员主题教育活动和富有成效的党日活动,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水平。同时,党委组织部每年组织进行最佳党日活动评选。商学院党总支经仔细研究,与党委组织部、党校、机关党委党支部与就党建工作进行讨论,在学校党建工作的指导下,创新性地开展了“三优工程”(优秀学生党员打造工程、优秀学生党支部建设工程、优秀党日活动培育工程)评选活动,在对优秀党日活动的培育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党日活动策划大赛为先导、以党日活动为基础、以后期表彰为升华”三位一体的模式。自2011年起,商学院学生党总支根据学生党支部和学生党员考核标准和现实情况,每年12月举办“三优工程”评选表彰大会,旨在通过先进典型的选树与展示,以点带面,促进共同进步。 6、课题研究,共谋科研层层进阶。 党委组织部、党校、机关党委党支部一方面自身加强党建工作调研,2011年以来,每年均有2-3位成员申报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课题并立项;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学生党员骨干加强调查研究,撰写党建论文和申报党建课题。截至目前,商学院党总支的学生论文《培育大学生党员“创先争优”的主题性意识和持久力途径的思考—以江南大学商学院学生党总支为例》、《加强党建工作创建和谐校园—以商学院09级学生二支部为例》、《高校基层团建工作的探索和实践—以江南大学商学院为例》、《高举时代旗帜展现青春风采—探究大学生社会实践新发展》等4篇调研文章被《江南大学党建与思想工作研究论文集》收录,申报的课题《高校学生党员队伍规模与质量问题研究》、《高校强化党建育人的有效途径及方法研究》已被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立项。 三、主要体会 “结对共建”的开展:一是构筑了师生交流平台,党委组织部、党校、机关党委主要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展开各项工作,与基层学生接触较少,对学生的需求、意愿也了解不多。结对共建活动的开展使得双方增进互动,密切了干群联系,优化学校育人环境,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同时党委组织部、党校、机关党委支部通过活动赢得了学生党总支和广大学生的信任,树立了机关干部新形象。二是加强了党支部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双方共同开展活动,形成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不断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得到更多的学习机会和锻炼平台,支部的互帮互助能够大大提高党支部的协作能力,增进团结。三是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干部师生的理论研究水平。师生对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系统性仍有待加强,通过学习平台的构筑,特别是通过党建课题的申报和研究,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提高了党员的党性修养水平,提高党员师生的思想境界和工作能力。四是进一步加强了党建创新,结对共建促进了优势资源的整合,集合了师生的新思路、新观点、新方法,进一步提高了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