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机关党委和物联网工程学院党委的关心支持和直接领导下,教育发展基金会、社会资源处党支部与物联网2011级本科党支部以《江南大学机关党委争先创优活动方案》为指导,根据《江南大学机关党委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实施意见》的要求,以“创先争优促发展、结对共建齐攀登”为主题,以创新“创先争优”活动载体,推进“强基工程”和“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的建设为内容,开展了2011-2013年度结对共建活动,基本完成了当年结对共建协议的内容,现将结对共建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共建支部基本情况: 教育发展基金会、社会资源处党支部有党员8人,物联网2011级本科党支部有党员12人(现发展为党员17人),于2011年10月19日正式结对开展共建活动。 二、共建活动主要目标: 1、激发基层党建新活力,实现教学相长,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标。 2、促进学生党员对本部门工作的了解,特别是对校友和校友会工作意义的认识,同时将爱校情结的培养贯穿于大学四年中,培育学生浓郁的爱校情结。 3、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三、主要做法与取得的成效: 1、积极开展爱校情结培养,组织共建支部参与相关活动,培养知校、爱校、荣校情结。首先组织共建支部学生党员召开了共建座谈会,相互认识了解,向他们介绍部门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本次支部共建的“七新”内容,即“留下新印象、建立新感情、培育新情结、拓展新视野、建设新平台、服务新举措、学习新知识”。同学们也就如何进一步做好校友工作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设想,得到了各位老师的认可,也为后续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其次通过组织参加每年6讲的“天下江南人”校友报告会、参与参加2011年、2012年校友日活动、2012年改革开放后首十届研究生校友聚会活动、2012年“情在江南”--毕业生校友月活动的服务工作等,感受校友对母校的牵挂和感恩之情,培养他们的待人接物能力和工作组织能力,感知校友会工作及服务校友的重要意义。第三,组织参加2012、2013清明节祭扫已故国家副主席荣毅仁先生陵园,深情缅怀追忆荣老为国为民、热爱教育、造福桑梓的丰功伟绩及其光辉的一生,尤其是他对江南大学的深切关怀让学生党员们深感敬佩和温暖。这种润物无声的爱校情结培养方式被学生党员广泛接受,他们也以自己主动、热情、周到的服务赢得老师和返校校友的肯定和好评。 2、积极探索支部共建长效机制,聘请共建支部党员担任学生助理,探索支部共建新举措。基金会、社资处支部的4位老师聘任共建支部的10名学生党员做助理,结合各自工作岗位的特点,有意识地对学生党员进行关心和培养。如:徐笑霞聘任的学生助理配合老师收集和整理了2010、2011、2012年社会资源工作大事记,收集了相关捐赠单位的简介材料,整理相关网站对基金会工作的宣传报道等工作内容;刘伯贤聘任的学生助理配合完成了对11届、12届校友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共计9862条,完成2012年校友日的纪念品发放、校友引导、会议服务等工作以及2012年度校友企业招聘会的企业信息统计、联系、现场服务等工作;马琳聘任的学生助理配合完成了社会资源处4个网站的信息更新、“天下江南人”官方微博的更新等工作;张茜聘任的学生助理配合完成了捐赠后续服务工作,关注校内各类大中型讲座信息并反馈,协助完成项目资料汇编工作及定期向校友邮寄报刊等工作。通过这种聘任学生助理的共建新方式,使学生加深了对本部门工作的理解和直观感受,提高了他们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了工作的责任心和认真细心的工作态度,为今后走上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学校营造“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氛围贡献出一份力量。 3、积极践行大学体育精神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寓教于乐,培养竞争意识、顽强拼搏的意志力。以“弘扬体育精神,促进全面发展”为主题,共建支部开展了文明健康的体育活动,如2012年5月25日,举办了共建支部乒乓球友谊赛,双方支部全部党员都参加了活动。2013年4月3日下午,共建支部又开展了环蠡湖徒步活动,由学校北活出发,沿着长广溪湿地公园、宝界公园、宝界桥最后抵达蠡园。通过这种寓教于乐、轻松活泼的活动形式,丰富了支部共建内涵、弘扬了大学体育精神、锻炼和培养了支部党员克服困难、顽强拼搏的坚强意志,为建设低碳绿色生态家园,为实现“中国梦”和“江南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四、收获与体会 1、通过结对共建活动,让我们有机会结识年轻的新朋友,建立了机关干部和年轻学生之间新型的师生关系。 2、通过结对共建活动,让学生参与部门的部分工作,既减轻了我们的工作负担,又给学生岗位锻炼提供了实践舞台。 3、工作任务和要求与学生的特长和兴趣相结合起来是支部结对共建活动取得实效的关键。 4、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与岗位特点和老师的专长相结合,形成 “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 良好的氛围,是支部结对共建活动深入持久开展的根本。 教育发展基金会、社会资源处党支部 2013年6月15日 物联网工程学院11级联合党支部共建工作总结 自2012年5月开始,物联网11级联合党支部和江南大学社会资源处开启了聘请学生党员担任助理的项目。活动开展期间,双方均在共建中收获颇丰。学生党员通过深入社会资源处各部门内部了解其相关工作,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长足的锻炼,学生的参与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共建单位的工作压力。 社会资源处工作主要由基金会工作、董事会工作、校友会工作三部分组成。我院学生党员主要负责校友会的优秀校友回访母校、校友信息采集归档等工作。期间,还全面协助社会资源处负责一年一度的校友日工作,包括校友日前期的场馆布置、联系校友回访母校、校友活动宣传、活动过程拍摄、带领校友入会并担任讲解员以及活动后的记录总结、场地回收、打扫等。校友日当天,党支部安排专人具体负责每一个项目,学生党员们主动抓住与校友们交流学习的机会,跟着他们一起回顾学校近几年发展历史,领略学校的飞速发展。 由于我校优秀校友数目庞大,校友们的信息内容琐碎,校友录的各项资料未及时电子化等因素,党员助理们的任务更加艰巨,但党支部的成员们不惧辛苦,在仔细输入和整理有效校友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校友信息,尽力完成协助工作。大家分工明确,刘伯贤老师聘任的四位助理主要负责地方校友会资料的收集和整理,马琳老师聘任的两位助理主要负责江南大学大事记的整理和电子输入。党员们还参与了校友校园植树挂牌、地方校友换届、参观校园以及同学会的辅助工作。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优秀校友们的事迹,学习他们的工作方法,社会资源处还创办了校友专栏,每月进行纸质版和电子版的期刊出版。学生助理们主要协助负责日常新闻采集撰写、特殊栏目编排制作、校内外优秀校友采访、期刊校对维护,并将成型的期刊发送至每一位校友邮箱等工作。 此外,在共建结对活动中,社会资源处老师不仅注重提高学生党员的实干能力,对于学生党员的课余活动也相当看重。2012年5月结对之初,我院学生党员与社资处老师还进行了一场师生乒乓球赛。近三个小时的国球对抗,大家都进行了充足的运动,而大家也意识到健康的体魄才是一切的根本。继而在2013年4月初,共建双方党支部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举行了徒步蠡园春游活动,行走中观赏沿途风光,在蠡园中度过了一个充满阳光的下午。通过几次户外活动,共建双方进一步增多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党员可以从多个方面完善自己的人生观。 物联网工程学院11级联合党支部与校社会资源处长期共建合作,加强了双方的感情交流,增加了学生党员的锻炼机会,发挥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也充分利用了在学校学习工作的资源。今后,党员们将秉承笃学尚行、止于至善的校训,力争在方方面面都得到提升。 2013年6月12日 关于与社会资源处共建的工作体会 做为物联网11级本科联合党支部的一员,在一年的共建工作中有很多的收获,也在其中发现了自身的很多不足,现将一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社会资源处是学校引入各类社会资源的窗口,也是为广大校友回馈母校,感恩母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也实现了办学资源利用与办学效益提升的最大化。可以说,社会资源处在我们学校的建设工作中有着突出的作用,也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了解学校的文化与历史,接触一些优秀的校友代表,从中可谓是受益匪浅。社会资源处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锻炼机会,具体工作是参与学校董事会、校友会、基金会建设、发展与管理任务。我主要是参与了学校董事会的一些工作,上网查阅了国内外大学基金会的概况,也整理了我校董事单位一些资料。让我认识一个大学要想有长久的发展与进步,不仅仅需要政府的投入,更需要企业界的投入与支持。可以看到我校的董事单位不乏一些具有相当实力的大型企业,需要我们有效利用优质的校友资源,能够将一些社会资源转为校友资源,促进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借鉴国外名校的一些好的经验,拓宽资金来源的方式渠道,及时做好反馈工作,首先,我们要设立合理的管理和监督机构,做到职权分明,分工明确,形成一个机构配备较为完整的基金管理组织结构。其次,要依据法规和制度行事,这是体现基金会严格自律的根本保证。基金在设立之时就应制定基金会章程、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投资操作制度、财务报告制度等,从政策上保证捐赠基金的顺利运作。第三,要加强基金会专业人员的素质。基金会工作是集人文、社会、经济、教育、金融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需要配备一批高素质的专职工作人员建立专业的风险管理队伍,确保基金会工作高效有序的开展。以上是我对基金会工作的一点小建议,也是接触之后的一点想法,在类似机构(如红十字会)社会公信力日益下降的今天,更应该提高大学基金会的透明度并加强监督,维护捐赠者利益。这也体现了社会资源处至诚、至善、共享、共赢的工作理念,突出了以信心、真心、热心、恒心、责任心为核心的服务精神。要充分意识到社会资源工作的长期性和持续性,尤其要注重校友爱校情结的培养;要充分意识到社会资源工作的全局性和系统性,举校合力,结合特色,共同推进社会资源工作的发展。 学生党员:陈紫东 2013年6月10日 党支部共建体会 自从2011年第一学期,我们所在的物联网工程学院11级联合党支部与社会资源处共建以来,我们共同开展了很多有意义的共建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得到了很多不同于学业学习的收获。从最初的我们召开共建正式开展,到开展校友会老师助理,再到步行去蠡园践行社会实践。我们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 在作为马琳老师的助理的这段时间里,我们得到了很多接触有关校友会的机会,包括负责收集校友会的新闻,编辑校友会电子期刊,采访校友,制作专题栏目等工作,在这些工作中,我们一起学习了电子杂志的制作,了解了很多有关媒体工作的细节和方法。尤其是在整理、编辑电子杂志这个方面。 记得第一次我们接到制作第一期《天下江南人》的任务的时候,我们都感觉到很有压力,尤其是在这一期有一个“舌尖上的江大”的专题栏目。需要我们去食堂采访获得最为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和具体的感受。于是,在做了很多准备之后,我们开始了第一次采访。通过这次采访我们对采访的流程有了很大的收获,包括之前的问题的准备,采访时的语气,之后的文字的总结等。 在之后的电子杂志的制作和发送中我们也是收获很多知识和经验。对整个的技术和流程有了更直观的感受,我们从不会到会,再到熟练,不仅锻炼了文字功底,也训练了电脑技术。我们工作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对纸质杂志的新闻收集和校对。这个主要是校对查找已编辑的内容的错误。还有把纸质文字和声音文件录入电脑转化为电子形式等工作。 另外,我们还集体参与了两届校友会校友返校的场地布置和校友的接待工作,在这些工作中,我们接触了很多校友,体会到了他们对母校的那些特殊的感情。更加了解了学校校友的情况。 以上就是我们在同社会资源处共建时所做的工作的总结,在这些工作上我们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与此同时,我们也得到了很多。总之,在这段时间里,我们是充实的,也是不断成长的,感谢社会资源处能给我们一个接近校园校友工作的机会,让我体验到了不一样的大学生活。 学生党员:刘舵 2013年6月12日 党支部共建体会 2011年的第一学期,我们所在的物联网11级本科联合党支部与社会资源处进行了一系列有意义的共建活动。在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我们变得充实,我们收获颇丰,我们对生活充满了热情。 记得第一次帮忙去校友林植树挂牌的时候,我们辛勤劳动,努力攀登,是为了在校友面前展现我们活泼可爱的一面。在我们作为刘伯贤老师助理的这段时间,我们明白了“细节决定成败”这一至理名言,在面对如此繁琐的校友库信息的时候,我们细心整理,尽管遇上了很多困难,我们努力去克服,用心去思考问题的根本,注意每一个细节。另外,我们还集体参与了两届校友会校友返校的场地布置和校友的接待工作,让校友情更加浓郁深厚,也让我们接触了很多校友,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学到了很多经验。 我们在与社会资源处的共建活动中尽职尽责,以“同心共力创佳绩”为理念,付出我们的精力和时间,我们以后也将不断努力,力求把工作做的更为出色。 学生党员:周杰达 2013年6月11日 |